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欧美二区黄片,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習坎文摘》2008年第1期特刊(總第14期)
發(fā)表: 2010-08-09 08:21:52    瀏覽: 13909 次
本期導讀


  我在北京大學中國百強中學授牌儀式上講了三個觀點,即:名校之名在于文化;名校之名在于名師;名校之名在于名校友。這三者是一個整體,然而,“名師”、“名校友”都有變化的特點,而學校優(yōu)秀的文化是扎根學校誰也帶不走的核心競爭力,是辦學之根本,因此,學校既要著力培養(yǎng)名師大家、培養(yǎng)名校友,更要著力建設自己獨特的學校文化。

  本次“學校文化建設”課題研究的基本思路是從精神文化中的學校精神開始研究,隨后我們將開始對學校價值觀、校訓的研究,繼而研究組織文化、行為文化等等,真正形成我們學校較為完整的學校文化體系。

  對學校精神文化的研究過程,事實上就是讓我們廣大教職員工共同來回顧、收集和整理我們沙市中學的合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的精神動力之所在,歷代的沙市中學人在自己的教育人這個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業(yè)績的內(nèi)在力量源在哪里,從而進行理論提升和概括,達到繼承前人、激勵后人的目的。

  本期《習坎文摘》刊登了我們開始研究的想法,以期達到引導廣大教師、學生都來參與研究的目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來參與、研究沙市中學的習坎精神。

鄧北平
2008年6月5日



本期內(nèi)容


  1. “學校文化建設”課題組研究進展匯總………………唐年新

  2. “砥礪德行”寫作提綱(草案)………………………唐年新

  3. “習坎樓”得名之我見…………………………………肖前棟

  4. 艾偉、汪奠基與習坎樓…………………………………黃 煒

  5. 脈動………………………………………………………程大兵

  6. 沖波逆折?抑或曲徑通幽?……………………………張安群

  7. 水的品格…………………………………………………許麗莎

  8. 排除萬難,勇往直前……………………………………張小媛

  9. 說“習坎”

  10. “水”資料二則

“學校文化建設”課題組研究進展匯總


  唐年新

  “學校文化建設”經(jīng)過申請立項,已于2008年初被成功批準為國家級課題,目前課題組已于4月8日和4月22日召開兩次會議,進一步明確了思路,現(xiàn)將相關情況進行匯總。

  一、研究目的

  1、整理學校習坎精神,傳承寶貴辦學傳統(tǒng)。

  沙市中學創(chuàng)辦于1941年??箲?zhàn)結(jié)束后,國立湖北師范學院回遷至此,著名數(shù)理邏輯學家、時任院長汪奠基將學校新建的辦公樓定名為“習坎樓”,現(xiàn)在那幢樓雖然已經(jīng)不存在了,但“習坎”二字早成了沙市中學的代名詞,由此延伸出來的“習坎精神”成為沙市中學人一種信念,也成為沙市中學的學校文化符號。

  正是這種文化,使歷經(jīng)了近七十載風雨的沙市中學,獲得了無數(shù)榮耀:兩次國務院“嘉獎令”、中國百強中學、湖北省雙文明單位、湖北省第一所示范高中等等,2007年又名列“中國高考狀元榜”,以培養(yǎng)七名狀元、五位院士、兩名奧賽金銀牌獲得者的佳績躋身榜單,數(shù)量之多是湖北省絕無僅有的,也是中國地級市中學中絕無僅有的。如此眾多的光環(huán)集沙市中學于一身,歸根到底,是一種精神在流淌,一種文化在傳揚,可以說,“習坎精神”奠定了沙市中學建設和發(fā)展的深厚文化基礎。

  近年來,我們結(jié)合社會和時代發(fā)展,對“習坎精神”進行了新的挖掘、提煉,提出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明確這一內(nèi)涵,是我校優(yōu)良寶貴之辦學傳統(tǒng)進一步發(fā)揚光大之關鍵。

  2、用文化凝聚師生共識,建立學校共同價值觀,培養(yǎng)與之相呼應的行為方式和集體人格。

  龍應臺說:“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會。而公民社會,因為不倚賴皇權(quán)或神權(quán)來堅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粘合劑?!?

  受社會大氣候影響,我校師生也面臨著價值觀的多元選擇。功利化的世俗文化日益浸染本應莊重圣潔的教育領域。沙市中學能夠從輝煌的歷史走向燦爛的未來,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師生秉承抱樸守拙、進德不息、精勤奮勉的儒家情懷和知雄守雌、柔順謙敬、以出世的態(tài)度求入世的事業(yè)的道家風范承前啟后并繼往開來的。我們需要用習坎文化來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我們需要用習坎文化來指導學校各種行為主體的生活與工作及其他行為方式,我們需要用習坎文化培養(yǎng)出面向未來的精英人格。

  3、用文化引領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名校之名在于文化,文化是一所學校深入發(fā)展的關鍵,更是當前名校之間競爭的核心和瓶頸。用文化來引領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每一所名校的必由之路,我們研究此課題的根本目的之一便在于此,培育學校發(fā)展之魂的的精神文化,建設富于人文關懷、不斷創(chuàng)新的組織文化,打造優(yōu)美、書香的生態(tài)化的物質(zhì)文化。

  4、通過課題研究來促進學校各項工作的發(fā)展,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

  二、研究方向

  學校文化是涉及面極廣、內(nèi)涵極深的課題,它既包括理論層面,也包括實踐層面,當前研究重點是對學校精神文化的整理和闡釋,最后的直接研究成果要以校本教材的方式呈現(xiàn)。

  經(jīng)過幾次探討,課題組達成以下共識:

  1、校本教材共有五部分。一是總論,主要是學校的歷史沿革變遷、習坎精神等進行綜述;二是將學校精神“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分為具體的四部分,各自進行論述。

 ?、訇P于習坎精神的綜述。目前已有幾篇校友文章進行個人解讀。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無法復原汪奠基先生在那個風雨交加之夜,是如何將這一彈丸辦學之地命名為“習坎樓”,大致說來,“習坎”二字的由來與四種因素有關。一是和《周易》經(jīng)傳哲理對“坎卦”的闡釋有關;二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知識分子對水的特有認識和感情有關;三是和沙市中學地勢及校園原教學建設物布局特征有關;四是和當時特殊的時局有關。

  “習坎”源自《周易》,其二十九卦為“坎”,也稱“習坎”,卦圖是兩個“ ”疊加,坎上坎下,其卦辭為: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象形字“習”,是鳥飛的樣子,漢儒以鳥飛天上,地有重影解釋“習”之本意為重疊,坎是險、是陷。習坎,就是指兩個坎險重疊一起,險上加險,象征重重的艱難險阻。同時,習坎也寓意水,坎是水,坎卦由兩坎重疊,就像水滾滾而流,晝夜不斷。而“水德”是各家各派都極度贊譽的,儒家的孔子說水有五德,道家的老子說水有七德,并認為上善若水,“水德”是近于“道”的。沙市中學舊址地勢低,多水,同時,學?;剡w之際,正值抗戰(zhàn)剛?cè)〉脛倮?,滿目瘡痍的年代,這些都恰巧暗合了《周易》“坎卦”的象征義。汪先生或許是想通過這個樓名來使大家認識到艱難困苦對于人生不光是苦難,人的智慧、德行、學識往往是在艱難困苦中求得的,在重重艱險中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就有希望擺脫艱險得到發(fā)展,從而激勵全體師生充滿信心的去參與學校和國家的戰(zhàn)后重建。又或許是水德為寓,水之美德為漸、為默、為恒。古詩曰:“唯見長江天際流”,又有“江河萬古流”。一般情況下,江水只是默默地、不間斷地永遠朝東流去,這可以啟示師生為學要踏踏實實、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或成為)經(jīng)綸天下之才。從后來沙市中學的發(fā)展來看,其所培養(yǎng)的學生在科技和教育領域成大家者居多,以科技教育報國者居多,尤其是從這里走出的四名院士校友皆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應當不是一種簡單的巧合。 ②“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四者之間關系及論述側(cè)重點。

  這是兩對因果關系,或是兩對過程與結(jié)果的關系。具體說,“砥礪德行”是過程,是個人內(nèi)在的修行,是“小我”。“上善若水”是“砥礪德行”要達到的結(jié)果,是師生要達到的最高目標,即形成水德,這是“大我”。“克難履艱”是過程,是談如何做的問題,也是成功必須經(jīng)歷的階段。“自強不息”是外顯的結(jié)果,是我們所要達到的最高精神境界。

  這四句話中既有儒家的“入世”,也有道家的“出世”,我們說,儒家磨練、教化,而道家主張無為,順其自然,但最后的歸宿是一致的,都是將個人修煉到理想境界,“上善若水”引自《道德經(jīng)》,這是道家典籍,“自強不息”引自《周易》,這是儒家經(jīng)典,應當說,這四句話的內(nèi)涵是極其豐富的。但我們弄清楚它們關系后,研究過程中的側(cè)重點就不一樣了。

  “砥礪德行”要論述有哪些德行,側(cè)重點在于如何砥礪。

  “上善若水”要談“水德”,這方面的文章很雜、很多,包括經(jīng)典大家,但要結(jié)合教育和具體校情來談,才有意義,經(jīng)過討論,我們確認了水有八德:一是堅守清靜、抱樸守拙,讀書人要有平和之心,要淡看名利;二是柔能克剛、順應自然,要智慧地戰(zhàn)勝困難,有時候無為是更有智慧的作為;三是不持驕躁,要有謙虛之心;四是懂得教育和做人的寬容,水能海納百川,人要學會包容,豐富自我;五是牢記奉獻;六是靈動,智慧地應對環(huán)境的變化;七是“有孚”,即要講誠信,增強內(nèi)心信念。

  “克難履艱”僅僅圍繞克、履,如何智慧地克服困難、突破艱險,這是一個極有價值的話題,也契合了當前我校提出“智慧的師資”等辦學理念和目標。

  “自強不息”要具體地闡述這種精神的最高境界。

  2、全書體例

  對于四句話的四部分的寫作體例,沒有具體而微的規(guī)定,大致上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一是借助大家、名家的經(jīng)典之說,進行理論闡述(是什么、為什么、如何做);二是以大量篇幅的典型事例(校友、教師中的示范性人物的事跡)作為佐證,具體論述;三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習坎文化、水文化的特點,這樣才會形散而神不散。

  3、愿景目標

  作為校本教材,面對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同時它也必將是學校傳于后世寶貴精神財富,所以要求前瞻性、勵志性,文字要如詩如畫,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同時也要求分析鞭策入里,哲思涌現(xiàn),具有很強的啟迪性。

  三、人員組成

  目前人員有:鄧北平、黃煒、羅永安、唐年新、高倫強、程大兵、雷松林、李雪冰、孫石毅、黃祥洲、沈勝方、劉峰、劉超、王曉巍、陳雄、劉寒冰、楊攀、李剛、張安群、張小媛、秦卓瓊、許麗莎、楊潔、肖靜、肖蓁蓁、汪小明、何軍平、黃春黎。

  成員還可增加,建議語文組全員參與。

  我們歡迎全校教職員工都來參與研究。

  具體分工如下:

  黃煒、羅永安作為課題組協(xié)調(diào)員;

  唐年新匯總資料;

  唐年新負責“砥礪德行”部分,高倫強負責“上善若水”部分,沈勝方負責“克難履艱”部分,程大兵負責“自強不息”部分。

  四個小組長,設置框架,其他人員進行組合。每一部分先單獨開展研究,目前主要是拿出寫作提綱,各部分有眉目后再整合。

“砥礪德行”寫作提綱(草案)


  唐年新

  ■導言

  待寫

  ■前言

  為人之道,重在人品。而德行為人品之靈魂。

  在中華文明史上,人之德行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儒釋道三家都講人之德行。老子說: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意思是說,德性渾厚高尚的人,好比初生嬰兒一樣純潔。儒家經(jīng)典《大學》開篇便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在學習中砥礪自己的德行,使個人素質(zhì)日臻完善,讓品格更加堅毅高尚。《易》中也說:君子以厚德載物。釋家也重德行,要成就佛果,須注重修身養(yǎng)德,所謂“好人有好報”就是這個理。由此可見,砥礪德行是中華文明的共同價值取向,是人形成好的品格和操守、通向成功的第一要義。

  德行毫無疑問是我們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強調(diào)教師當把育人放在首位,崇教厚德、為人師表,教師當是學生可親、可敬、可學、可仿的良師益友。同樣,處于人生成長關鍵期的學生更要注意修德,“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辈淘嘞壬诰腿伪贝笮iL時向全體學生明確提倡:砥礪德行。愛因斯坦也曾說:什么是教育?當你把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都忘掉以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除了知識和能力以外,其中最重要的是德行,是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心靈、遠大的理想。

  千載而下,德行的內(nèi)涵外延幾經(jīng)變遷,但其核心思想始終未變。德行的最高參照標準是水德?!盾髯印分杏涊d:有一次,“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他說:“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說了一大段話,其中大意是水有九德,他將人類的各種美德賦之于水。老子認為水有七德,上善若水,水德幾于道??梢?,水德是古時哲人先賢推崇備至的,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對水德賦予新的內(nèi)涵,我想以水德和習坎精神為參照,談談新時代師生應當具有哪些德行。

  一是要有高尚的情操。

  水的流向有高下曲折,但總循著一定的河道流淌,這是“義”;持器物取水,器盈須止,否則自溢,不可多得,這是“正”。沙市中學建校至今,之所以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離不開一批批前后相承德藝雙馨的園丁,他們的情操是如此高尚,在他們的哺育下,培養(yǎng)出了大量行政、科技、教育、實業(yè)、軍事、體育和文藝界的人才。

  二是要有美好的心靈、

  水的源頭是和歸宿總是純凈的,這是“善”;水滋潤萬物而不向萬物索取,這是 “德”’。學生的心靈好比一張白紙,教師要畫出最美妙的圖畫。

  三是要有遠大的理想。

  水自源頭流出而百折不回,可謂志向遠大。我們樹立偉大的志向首先應是報國之志。汪奠基老先生在抗戰(zhàn)艱難時刻將我校教學樓命名為習坎樓,并由此演化成習坎精神,這其中就有激勵全體師生充滿信心的去參與學校和國家的戰(zhàn)后重建,報效國家之意?!白x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薄盀橹腥A崛起而讀書?!边@是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的人生理想,在和平年代,教師要樹立為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人才的理想,學生當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jié)合起來,實現(xiàn)自身價值,服務和報效祖國人們。

  師生要培育高尚品德,就要做到內(nèi)心向善、大義凜然、浩然正氣、有容乃大,這是一種至高的人格修養(yǎng)和人格境界。健全高尚的人格,好比充足優(yōu)良的鈣質(zhì),只有擁有強健鈣質(zhì)的生命,才能成為立于時代潮頭的了望者,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德行是我們所看重的,它是人的內(nèi)在修為,要實現(xiàn)它,非一日之功,那么如何達到呢?這是我要論述的重點,我想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誡子書》)——立志

  立志是要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理想信念和人生奮斗目標。古語云:“人無志,非人也?!薄捌シ蛄⒅?,可參天地?!薄坝兄菊呤戮钩??!笨梢?,立志是做人根本,是成功的動力,中學時代是確立人生志向的關鍵時期,要做到“有理想、有志氣、有作為”。

  當然,這種個人理想和人生價值追求,須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聯(lián)系起來,學有所成,報效祖國。中華民族有著光榮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從西漢賈誼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到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南宋陸游的“位卑未敢忘憂國”,到清末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發(fā)出“振興中華”的激情吶喊,到鄧小平“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的肺腑之言,千百年來無數(shù)志士仁人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個鮮活的立志報國的背影。

  二、“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修身

  修身養(yǎng)性,就是要培養(yǎng)性格,涵養(yǎng)性情,陶冶高尚情操,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和文明行為。注重自我修為和身心鍛煉是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道德傳統(tǒng)。孔子認為要先修身,而后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洞髮W》強調(diào):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老子說:重修身,則無不克。修身養(yǎng)性要達到的境界一是遇事沉著冷靜、頭腦清醒;二是對人寬容大度、有禮有節(jié)。這種境界是一種儒雅大方、涵養(yǎng)大氣。修身養(yǎng)性并不僅僅代表養(yǎng)生之道,它是一種思想,一種哲學,雖有與世無爭的淡薄,卻更有著勵精圖志,臥薪嘗膽的銳利,它代表一種進取,一種勵練的精神和態(tài)度。

  修身養(yǎng)性要求我們要豁達,心態(tài)陽光,充滿希望。教師要有浩大之胸襟,要熱愛每一位學生,做到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做到不偏愛、不拋棄、不放棄。學生要“嚴、誠、敬、樸、達”五個字,即嚴以律己、誠以待人、敬以師長、樸以生活、達以挫折。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個人的修養(yǎng)不僅是處世的條件,而且是成就事業(yè)的根本。

  三、“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薄サZ

  松柏在萬物凋零的嚴冬仍然生機勃勃,傲然挺立,高尚德行只有在艱難考驗中才能光輝耀目、熠熠生輝。孟子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書: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成就大事,必經(jīng)磨難,只有在磨難中警醒、總結(jié)、感悟,人生才會豐富,才會真正豁然開朗,圣潔的高尚品德往往會在窮達生死考驗中得以升華??鬃邮且淮幕ト?,但他自己承認,自己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 的境界,是經(jīng)過了一生的修養(yǎng)磨練,“人皆可以為堯舜”,但必須經(jīng)過痛苦的磨礪過程。

  習坎,就是指兩個坎險重疊一起,險上加險,象征重重的艱難險阻。當初,汪老先生或許是想通過這個樓名來使大家認識到艱難困苦對于人生不光是苦難,人的智慧、德行、學識往往是在艱難困苦中求得的,在重重艱險中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就有希望擺脫艱險得到發(fā)展。

  四、 “言必信,行必果?!薄匦?

  立志、修身、磨礪都要通過我們的做事和行為體現(xiàn)出來??鬃釉潛P他的學生子路,說“子路無宿諾”,意思是他答應辦的事情從來不過夜,不把事情做完是不肯罷休的。光有志向卻不力行,就會成“空中樓閣”。

  “言必信,行必果?!敝匦许氁獜募毼⑿∈伦銎稹!拔鹨陨菩《粸?,勿以惡小而為之,惟賢惟德,能服于人?!敝挥凶⒅刈陨硇摒B(yǎng)的點滴積累,才能修出賢良高尚的品德。

  “坎”卦的卦辭為: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有孚就是要有誠信、信守承諾,言出必行。

  對于學生而言,我們要做語言的矮子,行動的巨人。

  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內(nèi)省反思

  “過也,人皆有之,更也,人皆仰之?!薄倪^遷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的一生會不可避免地犯一些過失,行為會有失誤,當這些發(fā)生時,我們?nèi)绾螒獙??孔子給我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這就是說,我們要自覺內(nèi)省,對自己行為展開反思。我們不僅是對自己過失,對于其它自身各方面的行為都有必要依靠“日三省吾身”的方法來提高修養(yǎng)品德。通過內(nèi)省反思,教師可以迅速成長為一名教育教學技術(shù)精湛、師德高尚的名師,學生可以不斷地完善自我,通達智慧。

  內(nèi)省自身錯誤只是成功了一半,另一半便是改過遷善?,F(xiàn)實生活中,不存在不犯錯誤的人,但我們對待錯誤不能遮掩,不要忌諱,只要正視錯誤,公開改正,就能受到別人的尊敬,釀造的品德才會芳香綿長。

  ■正文提綱

  □教師篇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边@是我們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規(guī)范,教師最吸引學生的往往是其人格魅力,其次才是淵博的學識。在習坎園中,有許多這樣德藝雙馨的教師,他們桃李滿天下,他們是師之楷模,生之典范,在他們身上,我們能看到上善的“水德”。水滋潤萬物而不向萬物索取,他們大愛無私;水處下而百川匯聚,他們寬宏大度;水至柔卻能滴穿頑石,他們?nèi)逖胖腔邸屛覀円黄鹱哌M、了解這些沙市中學的脊梁。

  一、胡良棟老師二三事

  二、勤育棟梁耕不輟 化作紅燭照人寰——追憶“全國模范教師”胡成權(quán)

  三、“我只做我應該做的”——記湖北省政協(xié)委員吳本萍

  四、智慧的心靈按摩師——記特級教師周瓊

  五、大愛無私鑄師德——習坎園園丁群像

  □校友、學生篇

  作為湖北省第一所示范高中,我們?yōu)閲遗囵B(yǎng)了無數(shù)人才,至今從我校已經(jīng)走出五位院士、七名狀元,這在全國地級市中是絕無僅有的,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向善、律己、樸實、勤學、樂觀、智慧、寬厚、尊敬師長、勇于拼搏、恒以追求等等,這也是水之美德,更是“習坎精神”的核心體現(xiàn),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些沙市中學的驕傲。

  一、立志修德生典范 成就學業(yè)耀荊楚——習坎狀元側(cè)記

  二、樹報國之志 踐愛國之行——王翔

  三、一元錢的故事

  四、院士的品德

  ■后記

“習坎樓”得名之我見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母校沙市三中


  肖前棟

  沙市三中(現(xiàn)沙市中學)建校已60多年,我在沙市三中學習和工作近40年,和千萬個三中學子一樣,我深深地熱愛著我的母校:歲月的流逝沖不淡我們對“習坎樓”的眷戀,空間的轉(zhuǎn)移也隔不開我們對“習坎人”的深情。“習坎”二字早成了沙市三中的代名詞,我們也常以沙市三中之魂----“習坎精神”來自勵、自許。

  習坎樓是當時的國立湖北師范學院(現(xiàn)湖北大學)在遷往武漢前,為改善學校辦學條件而修建的一棟辦公樓。1947年元旦,時任院長的汪奠基先生親筆題名“習坎樓”。汪奠基先生是當代著名邏輯學家,1956年他與金岳霖等人組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并擔任研究員和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他對中國古代哲學有很深的造詣。汪先生何以以“習坎”二字命名學校辦公樓,由于已于1979年病逝,而校史也一直語焉不詳。

  我們已不得而知,但也許我們可以探究“習坎”兩字的淵源,從中找到答案。

  “習坎”源于《周易》?!吨芤住返诙咆詾椤翱病?,也稱“習坎”,卦圖是兩個“ ”疊加,坎上坎下。

  《周易》原文現(xiàn)代文解釋

  坎卦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象形字“習”,是鳥飛的樣子,漢儒以鳥飛天上,地有重影解釋“習”之本意為重疊,坎是險、是陷。習坎,就是指兩個坎險重疊一起,險上加險,象征重重的艱難險阻。身陷重重的艱難之中只要方寸不亂,有誠信,心里經(jīng)常警惕自我,有生命的信心,才能克服一切困難,脫離險境,才能亨通。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坎是水,坎卦由兩坎重疊,就像水滾滾而流,晝夜不斷。君子應當效法這一精神,要不斷地修身學習,提高自己的德性和學業(yè),學習、掌握教化他人的方法。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兇。 初六陰爻陽位,沒有實力,陷入深坑中的深坑,無法脫身所以兇險。好比水流進無底洞,變成地下水而不能成為溪水或者河水一樣,不能被利用所以兇險。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九二陽爻陰位,不正得中,雖然不能完全脫離險難,不能有大的作為,卻能自保。只要能自保,其它事情一步一步都能得到解決。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三陰爻陽位,處在兩個坎陷之交,來處是坎陷、去處還是坎陷,左右都是坎險又能怎么辦呢?不能做任何事情,只能等待,這樣做不會有功,但也不會招禍。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用粗瓦器裝著一杯酒,兩盤飯,從窗戶送給落難的君王。一個沒有力量解救危難的人,能有一顆虔誠的心,謹慎而恭順地服務于落難的君王,最終不會有災禍。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坎不盈,是說水坑的水還沒有滿,不會往外流。祗,是恭敬,既,是一會兒,只要恭敬地等那么一小會兒,水坑的水就會流平了,水就會繼續(xù)往前流,這是水的本性不會有什么過錯。九五陽爻陽位,得中得正,在危難中滿懷希望期待著有利時機的到來,不會有過錯。

  上六:用徽纆,置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上六陰柔在危險的極點,自己沒有能力擺脫困境,還要輕舉妄動結(jié)果愈陷愈深,無力自撥,就象用三股麻繩再加上兩股麻繩牢牢地捆綁住,投進設有棘刺的牢獄里,三年不能釋放,所以兇險。

  由上可以看出,“習坎”不僅告訴我們“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的德性和學業(yè),才能成為君子” 的道理,而且還告訴了我們應該如何應對艱險。首先,我們每個人不可能不會面臨困境,應當居安思危,只有時刻警醒自己是否陷入了困境,才不至于陷得太深。如果已經(jīng)陷入困境,則不要喪失信心,要滿懷希望,臨危不亂,沉著冷靜的觀察周圍的變化,先求自保以侍變。在險難中還要不拘于常理,要尋找機會以求脫險。如果不能把握有利時機而輕舉妄動,只會愈陷愈深,最終不能自撥。

  在當時抗戰(zhàn)剛?cè)〉脛倮?,滿目瘡痍的年代,汪先生也許是想通過這個樓名來使大家認識到艱難困苦對于人生不光是苦難,人的智慧、德行、學識往往是在艱難困苦中求得的,在重重艱險中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就有希望擺脫艱險得到發(fā)展,從而激勵全體師生充滿信心的去參與學校和國家的戰(zhàn)后重建。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認為該樓的得名可能是由于其所處地形的原因?!吨芤住钒私?jīng)卦中以“坎”喻水,該樓原址叫童家花園,明清時代稱洗馬池,修建此樓時該地地勢低洼,到處是池塘。而且水之美德為漸、為默、為恒。古詩曰:“唯見長江天際流”,又有“江河萬古流”。一般情況下,江水只是默默地、不間斷地永遠朝東流去,這可以啟示師生為學要踏踏實實、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或成為)經(jīng)綸天下之才。從后來沙市中學的發(fā)展來看,其所培養(yǎng)的學生從政成名者少,而在科技領域成大家者居多,尤其是從這里走出的四名院士校友皆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這種現(xiàn)象是偶然呢,還是與其多年來所蘊含的這種“習坎精神”有關?這就不是本文所能探討的問題。

  老習坎樓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風風雨雨,由于陳舊早已拆除,但“習坎”所蘊育的那種居安思危,追求卓越,臨危不亂,從容不迫,審時度勢,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精神無論是對于個人,對于學校,甚至對于地方、國家的發(fā)展都有著很深的啟迪意義!

艾偉、汪奠基與習坎樓


  黃煒

  到過沙市中學(原沙市三中)的人都知道該校有座辦公樓叫習坎樓,該樓與兩位現(xiàn)代中國教育界非常有影響的人物密切相關,一位是著名心理學家艾偉先生,另一位則是著名邏輯學家汪奠基先生。

  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取得勝利后,西遷恩施的湖北省政府各級機關、學校紛紛遷回。因種種原因,國立湖北師范學院(現(xiàn)湖北大學前身)卻沒有回到武昌,而是先抵江陵,后至沙市童家花園(現(xiàn)沙市中學校址)。

  究竟是什么原因當時的國師沒有回到武漢,已無從查考,但據(jù)熟知那段歷史的朱玉峰老師回憶,這可能與艾偉先生有關。艾偉(1890~1955),字險舟,湖北沙市人,1925年獲美國華盛頓大學哲學博士,歸國后曾任國立東南大學、上海大夏大學等校教授,國立中央大學教育系主任、教育學院院長、師范學院院長等職,1933年受聘為教育部首屆部聘教授。1938年在中國首創(chuàng)教育心理研究所并任所長,他對提高漢字學習效能,推動漢字簡化以及漢字由直排改為橫排等均作出過重要貢獻??谷諔?zhàn)爭結(jié)束后,作為一個為心理學中國化作出了重大貢獻,在現(xiàn)代中國非常有影響的教育心理學家,艾偉先生提出把國師放在自己的家鄉(xiāng),希望能為自己的家鄉(xiāng)發(fā)展培養(yǎng)更多的人才,這應該是可能的。而且盡管因為戰(zhàn)爭,古城往昔的繁華已成煙云,但沙市作為魚米之鄉(xiāng)--江漢平原的重要糧棉油中轉(zhuǎn)基地,還是可以為戰(zhàn)后學校發(fā)展提供一定的生活物質(zhì)條件,這也許是決策時考慮的另一因素。

  但由于學校離省會武漢較遠,交通不便,信息不暢,圖書雜志不易購得,名流學者無法延攬,不少教授紛紛辭職。為“改善生活,保證學習”,1947年春,國師學生掀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抗命請愿”斗爭,要求歸遷武漢 。當年2月26日至4月6日,600余名學生前往武漢省府請愿,并得到了武大、中華大學、農(nóng)學院和醫(yī)學院等高校學生的聲援,其聲勢之大、時間之長,為湖北學運史所罕見,迫使當時的湖北省政府主席萬耀煌出面安撫,教育部特派教育次長赴漢調(diào)處。1948年5月,國師正式遷往武漢。在國師遷往武漢前,為改善學校辦公條件,曾修建了一棟辦公樓。1947年元旦,時任院長的汪奠基先生親筆題名“習坎樓”,并篆刻石碑置于該樓的基腳。

  1944年秋至1947年夏任國立湖北師范學院院長的汪奠基先生,是湖北鄂州人,他1920年留學法國,先后攻讀過哲學、數(shù)理邏輯,獲碩士學位。1925年回國,先后在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大學、上海暨南大學、武昌中華大學、東北大學、西北聯(lián)大等校任教授。三十年代,他就與金岳霖、沈有鼎、張東蓀、張申府等清華、燕京大學的教授組織成立邏輯研究會。1952年,高校院系調(diào)整,各大學的哲學系并入北京大學,包括汪奠基在內(nèi),全國幾乎所有的邏輯教師都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邏輯教研室。1956年汪奠基與金岳霖等人去了新成立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研究員和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其主要著作有《邏輯與數(shù)學邏輯》、《現(xiàn)代邏輯》、《中國邏輯思想史》、《哲學概論》、《哲學與科學》、《科學方法》、《理則學 》、《邏輯十略》、《老子樸素辨證的邏輯思想》等。1979年汪奠基先生病逝于北京。

  假如沒有艾偉,可能國立湖北師范學院不會來到沙市,假如沒有汪奠基,那也不會有今天的習坎樓,更不會有沙市中學今天的習坎精神!

脈 動


  程一栗

  闌夜,舊樓,老人,孤燈。

  習坎。

  從此,盲目的行為有了目標,無緒的思想有了方向,沖動的情感有了歸宿,漂泊的靈魂有了港灣。

  從此,我們便能夠清晰的觸摸到脈搏的跳動。

  習坎,是你的脈搏,也是我們的脈搏。

  你是智者。

  你超出了一言以蔽之的哲人,他們要用一句話才能表達思想,彰顯智慧;而你只用兩個字,便玩轉(zhuǎn)乾坤。你的兩個字,化混沌為天地,掛日月于星空,御大舟以風帆。

  智者問:“你懂得么?”

  智者說:“你一定要懂得?!边@是智者的心。

  你更是長者。

  你的兩個字,分明滿含著慈祥,充盈著愛心,飽含著期盼,滿懷著信任。

  大音稀聲,大象無形。你是永遠的守望者。

  我們不懂,我們正在懂得。

  愿景遠途坦如砥,

  香梅凌雪寒作礪,

  童園水脈潤仁德,

  儕輩心田兼知行。

  杏林筆耕逆而上,

  教圃育英施以善,

  蕓蕓眾生望海若,

  莘莘學子澤智水。

  千阻萬險等閑克,

  二三其德易為難,

  革故鼎新冰如履,

  乘風破浪怎避艱。

  高山流水莫知自,

  瓊樓玉宇獨步強,

  敢為天下先說不,

  報悅軒轅永無息。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不是你么!那不是我們的習坎么!

  你的,我的,我們的,脈搏一起跳動。

沖波逆折?抑或曲徑通幽?
——“上善若水”隨感


  張安群

  陪伴高二(3)班已經(jīng)兩年,靜靜流淌的,是如水的時光。曾聽語文教研員王老師說,進入沙市中學,整個人就像被洗過了一樣。這句發(fā)自肺腑的感言,讓我想到了人們對北大的感受,聽說北大校園就充溢著一種清新高雅的神秘氣息,走進北大,你會感覺渾身的“氣”像被洗過一遍,變得清通、清高、清雅。那么,我們學校也該有一種神秘的文化氣息,會在你走入的日子里,慢慢滲透你的身心,最終讓你好似被洗過一樣。那么,這文化氣息,該是什么呢?

  記得多年前來到沙市中學,看到報窗里的“習坎”二字,很是不懂,覺得它生僻且深奧。事后查閱,才知道它出自《周易》,有重重險阻之意,正涵蓋了人生的種種艱難;且其卦圖狀如流水,寓含奔流不息之意,又暗合人生自強不息的精神。想來,定是學校的創(chuàng)辦者對后來者的期望和叮囑。

  如今,自己也成了習坎人,但卻總因為自己的淺薄,而感到愧對先賢的殷殷期望。自己的校齡不算長,想要深入領悟習坎的深蘊還嫌短暫。但是相對大多數(shù)只能身處其中三年的學生來說,似乎又不算太短。身為班主任,常常跟學生講習坎的時代意義:“砥礪德行,上善若水,克難履艱,自強不息?!敝v的時候,大多表層化,抽象化,似乎它們離我們很遠;但是今天,當我回望這兩年和孩子們共度的時光,我忽然發(fā)覺,這種習坎文化其實早已經(jīng)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一點一滴中得到了踐行。每每遇到生活的困惑,都是這種內(nèi)在流淌的文化之氣悄悄引導著我們,越過了一重又一重險阻。

  很多人從文化的角度看生活,可是,今天,我僅僅想從生活的角度去看文化。因為再高深精妙的文化,最終也只是對人們存在方式或存在精神的一種描述。也許這些生活斷片微不足道,但他們確實是最真實的存在。如果文化成為高架于生活之上的空中樓閣,那才是讓人嘆惋的飄渺。

  坎之一:面對題海與睡眠的沖撞,持一份靈動之心

  還記得高一上學期,學生滿懷信心走進教室,“名校班”的稱譽讓他們喜不自禁。每一個家長和我初次見面,都不無自豪地說:“我的孩子以前在學校,考試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可是,高中的第一個月的學習就讓孩子們傻了眼:數(shù)學和物理像兇神惡煞的惡魔,擾得人不得安寧;幾科作業(yè)堆在一起,常常讓他們忙到深夜,睡了又醒來做題目,醒了又困了睡著。第二天一走進教室,大清早就看到桌上趴了一大片??戳耍茏屓酥?。

  那時侯,王校長帶我們班生物課,他語重心長地說:“你班上的學生都喊作業(yè)多了,睡不好,恐怕你要想想辦法?!蔽衣犃耍睦锔鼡鷳n了。

  問題到底在哪里呢?到底是作業(yè)多了,還是別有原因?為了了解最準確的情況,我先請教了其他五科教師作業(yè)布置的數(shù)量和完成的時間限度,再向兄弟班級學生了解他們每天的作業(yè)狀況。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兄弟班級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量并不比我們少。

  接著,我到教室、寢室觀察不同層次學生的時間利用和分配狀況,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癥結(jié):學生剛?cè)敫咧校瑫r間的利用效度存在問題。碰到數(shù)學和物理難題,學生往往會死鉆胡同,以致花費了大量時間,結(jié)果還有其他題目就沒時間做了。于是,為了完成作業(yè),他們不得不熬夜硬撐。結(jié)果睡眠不足,影響了第二天的課堂效率,當天新課掌握不扎實,又影響了作業(yè)的效率,最后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走進寢室,學生一臉困惑地問我:“老師,我們該怎么辦?完成作業(yè)吧,我們睡不好,第二天沒精神;不完成作業(yè)吧,心里不安逸,老師也會批評我們?!?

  帶著他們的困惑,我查閱了很多資料,搜集了一些成功案例,從中摸索可供學生借鑒的方法。我告訴學生,奔流之水遇到巨石,若一味“沖波”必然成為“逆折之回川”,難以前行,不如繞道迂回,曲徑通幽。遇到啃不動的難題,不如暫且擱下,先做其他題目,待思路順暢之時,再回做難題,也許會豁然開朗。

  學生在不斷地摸索和實踐中,逐漸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生活,當初的惶惑和恐懼也漸漸消失了。

  坎之二:面對分數(shù)與能力的落差,持一份高遠之志

  記得第一次組建班委會時,讓學生上臺即興演講,自我推薦。準備了十分鐘,能上臺侃侃而談者寥寥無幾。孩子們走上臺,要么低著頭,要么頭望天花板,聲音聽起來像蚊子。是啊,這些孩子的成績正像他們家長說的那樣,是讓人驕傲的,但是適應社會的能力卻是令人擔憂的。

  不久,我發(fā)現(xiàn)有個別班干部在開展工作中缺少自信心,缺少魄力,缺少方法,很多工作都需要我全程插手。這樣怎么能讓他的能力得到鍛煉呢?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以自身經(jīng)歷為例,和孩子們談起了心。為什么習坎人那么崇尚水之德?因為無論是面對蜿蜒曲折的河道,還是棱角分明的石塊,它都能峰回路轉(zhuǎn),迂回婉轉(zhuǎn),最后融入大海的懷抱。我們將來面臨的生活也是充滿了挑戰(zhàn)的,如果我們只擁有一紙分數(shù),怎么能在人生的海洋中找到自己永恒的價值?我們應像前賢一樣,秉持水的那份堅毅高遠之志,開闊視野,從各方面磨礪自己,從而成就自己。記得鄧校長在軍訓會操時曾告訴我們,沙市中學要培養(yǎng)我們每一個人的領袖意識,你們將來走入社會,就是精英層,如果沒有應有的氣魄和能力,怎么能承擔起重要的社會責任?

  為了給孩子提供更多更廣的平臺,我不忽視每一個機會。我的語文課堂的前五分鐘,留給了學生進行演講;班會和團會時間,我鼓勵學生自己組織活動;運動會結(jié)束后,我總是留時間讓班長和體育委員及其他相關干部來總結(jié)和評價活動的過程。

  經(jīng)過長時間的鍛煉,學生的變化很大,組織活動的能力增強了,外在的形象和內(nèi)在的氣質(zhì)也有了根本的轉(zhuǎn)變。在2007年的“詩意金秋”朗誦會上,我班的詩歌朗誦奪得了學校的第一名,以9.99分獲得了特等獎;在國旗下的演講中,我班同學的演講語調(diào)鏗鏘,表情得體大方,情感充沛,感染力強,聽來振奮人心??吹竭@種變化,我感到很欣慰。

  坎之三:面對勝利與失敗的較量,持一份坦然之懷

  三班有很多令我們自己高興的記憶,也有很多讓我們遺憾的地方。記得第一次軍訓會操,我們只獲得了一等獎,與前三強無緣。會操結(jié)束了,體育委員張黑艷跑到我的面前,低著頭說:“張老師,對不起,是我的錯。”我當時心里就怔了一下,再看看其他同學,一個個垂頭喪氣的,嘴里嘀咕著:“真令人喪氣?!边@些孩子在初中的時候都是學校的寵兒,他們嘗慣了成功的喜悅,以致于連這樣小的失利也接受不了了!

  那時,我進校也不久,我知道,一個年級十六個班,優(yōu)秀的班級很多,而不能在各種比賽中脫穎而出的情況以后我們還會常常遭遇。如果不引導孩子們正確看待失敗,恐怕他們對我這個班主任,對這個班級,甚至是對這個社會,也會產(chǎn)生懷疑。

  果真,兩年中,我們班除了成績還算過得去,其他比賽或評價,大多與我們無緣。學生問我,說:“老師,我們努力了,怎么就沒結(jié)果呢?”每次活動結(jié)束,學生都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老師,你要做檢討。”

  其實,我也很難過。面對挑剔的家長和心氣高的學生,我很想通過在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來鼓勵他們,從而更順利地開展工作。但是,事與愿違,我總是讓他們失望。

  記得第一次運動會結(jié)束,我們遭遇了又一次失敗,學生回到教室的時候,一個個像蔫了的花兒,無精打采。我看了很擔心,我知道任何安慰在這些得慣了表揚的孩子面前都是蒼白的,我必須讓他們從失敗中看到陽光!

  走進教室,我滿懷激情地說,這次運動會,我們沒有得到前六名,也沒有得到道德風尚獎,我知道大家很難過。但是,你們知道學校為什么要舉行運動會嗎?聽我這一問,學生們都疑惑地看著我。我故意頓了頓說,是因為大家學習太緊張了,學校想通過運動會給大家提供放松的機會。是的,我們是沒有取得任何榮譽,但是我想問你們:你們這幾天放松了嗎?你們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到愉快了嗎?同學們都使勁地點頭,因為這一段時間正是他們苦于作業(yè)完不成而感到睡眠不足的最艱難的階段。于是,我趁機鼓勵道,這兩天里,我們沒有在教室里緊張地聽課、繁忙地作業(yè),這就是最大的放松。為了這成功,讓我們高呼三聲“yeah” !

  經(jīng)我這一開導,學生情緒明朗了。以后面對失敗,我總能找到其中令人快樂或驕傲的地方,而吶喊三聲也成了我們班的傳統(tǒng)節(jié)目。無緣優(yōu)秀班級,我開導孩子們,難道你們就是為了爭個優(yōu)秀班級的榮譽?那么你們喜歡這個班級嗎?你們曾經(jīng)因為生活在這個班級而后悔過嗎?聽了我的一連串問句,孩子們笑了。

  把失敗折射成一縷陽光,這對孩子們很重要!因為我想,人生有那么多競爭和考驗,怎么能保證孩子們每一次都能成功?如果現(xiàn)在不教給他們面對失敗的坦然心態(tài),可能將來就無法面對生活的考驗。這或許會成為孩子將來生活的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正如水,面對艱難,他能沖過則勇往直前;可不能越過,它也會繞道而行,自會別有洞天。

  水,流淌著人生的無數(shù)美德,凝聚著人生的無窮智慧。我們每一個人也許不能達到“上善”的境界,但我們不能放松自我的錘煉和修養(yǎng)。因為,“習坎”二字,是前賢的殷切期望,更是時代給我們的最深長的囑托?!绊频Z德行,上善若水”,當成為我們每一個習坎人立身行事的最高準則!

水的品格


  許麗莎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闭Z出老子所著《道德經(jīng)》第八章,是說水具有滋養(yǎng)萬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爭利,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善,緣于水的無欲、無求,不期回報。上善若水,是老子對生命的一種詮釋,也是對生命的一種態(tài)度,更是一種與事無爭的人生心態(tài)。我所理解的“上善若水”是:我本平常之人,應懷平常之心,做平常之事,淡泊名志,寧靜致遠,獨善其身。努力爭取做到:平和心態(tài)靜如水,正直為人明如水,輕啟名利淡如水,面對坎坷韌如水。

  水,無色無味,無欲無爭。水本為萬物之源,滋潤萬物,但從不與萬物爭高下。這是一種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胸懷。在“上善若水”的總綱之下,還有所謂的“七善”: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這“七善”是從水的七種特性里引申出來的。由于水具備了這些完善的品性,所以它根本不必與人爭利奪權(quán),天下沒有人能比得過它,也沒有人能爭得過它。

  “居善地”的原則,是說水流善下而不居于高處,為人立身處事也應如此,要時刻保持謙虛卑下的態(tài)度。我以為應該選擇低姿態(tài),選擇艱苦困難的地方和崗位。這樣不僅可以受到磨練,而且可以造就自己的品德和才能。處于劣勢的水遇到頑石,會繞著而行,不與強者硬拼,而是以柔克剛,順利通過。處眾人所不原處的惡劣處境,更多的是一種品格,那就是堅持。

  “心善淵”是要學習水大度能容的胸懷。為人要像水那樣深沉寧靜,透徹明凈,能夠拋棄眾多物欲的約束,不貪圖,不強求,順應自然,保持心胸寬廣,眼光深遠。這是一種不問收獲只知耕耘的精神,古今之成大事者,均有賴于這種大度能容的胸懷。“心善淵”,既是個心胸度量的問題,也是個學問知識的問題。就是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別人身上,拋棄自己的成見,要多聽大家不同的意見,不好的或反對的意見,有選擇的接受適宜的意見。

  “與善仁”就是要學習水仁慈柔和的美德。水潤澤萬物而不求回報,因此而成就了自已的偉大?!芭c善仁”,即以“慈愛”的方法來待人接物,要真心地關心別人,幫助別人,但不奢求任何的回報。

  “言善信”是說學習水誠信無偽的準則。水自高而下順勢流淌,潮漲潮落如期而至,這就是信。人是社會中的人,人離不開交往,交往離不開信用,一個講信用的人必須是前后一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誠信無偽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和人格體現(xiàn),是人生的最高準則。

  “政善治”,要我們學習水約束自已的品質(zhì)。水性平正而善于約束甚至委屈自已,這是水不同于其它物質(zhì)的重要表現(xiàn)之一。水是善于約束和委屈自已的最佳物質(zhì),當它散落于四方的時候,它被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利用而毫不吝惜;當它匯集起來之后,雖然具有了排山倒海之勢,卻仍然沿著固定的道路而行,對任何生命都不構(gòu)成威脅。我希望大家能夠效法水的品質(zhì),以約束和調(diào)整自己來適應社會。

  “事善能”要我們學習水方圓有致的修為。水具有柔弱的形體,能方能圓,無所不及。老子巧借水的本性告誡我們,凡事要竭盡全力,講究做事的方法。一個人若只有“方”而沒有“圓”,必然會經(jīng)常碰壁,一事無成。相反如果只有“園”而沒有“方”,多機巧,卻又是沒有主見的墻頭草。“方園有致”才是智慧與通達的成功之道。

  “動善時”,我理解為學習水及時而動的藝術(shù),就是行動要抓住時機。一個有道的人,為人處世應當學習水的藝術(shù),順其自然,不失時機。條件不成熟時不勉強去做,條件成熟了順其自然去做,正確把握周圍的環(huán)境與條件。如何把握時機呢?我們常說要見微而知著,要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先兆,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發(fā)現(xiàn)了問題的先兆,我們又該如何行動呢?正確的做法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做,不要想一蹴而就,不要急功近利,從難處著眼,從易處著手,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善于發(fā)現(xiàn)機遇,及時抓住機遇,善于發(fā)現(xiàn)挑戰(zhàn),勇于迎接挑戰(zhàn),這樣才會取得成功。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水之柔,在于水的無形,可方可圓,適環(huán)境而存;水之剛,在于水的壓力有多大,能量就有多高;水之凈,在于清澈見底,一眼可以望穿;水之恒,在于柔韌滴水,可以滴穿磐石;水之善,在于可以滋養(yǎng)生命,灌溉田園,洗滌污濁。一個人如要效仿“上善若水”的無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樣至柔、至剛、至凈,而且具有“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和氣度。

  于淡泊以名志,寧靜以致遠的淡然中,陶醉于“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的人生最高境界里!

排除萬難 勇往直前


  張小媛

  “習坎”一詞出現(xiàn)于《易經(jīng)•坎第二十九》中,《坎》卦說:《坎》卦有重重險難之象,但只要心懷誠信,且思想亨通,努力前行必受尊崇?!跺鑲鳌氛f:所謂“習坎”,就是重重險難的意思。水向前流,灌不滿坑坑坎坎行走在險境而不喪失誠信。所謂“維心亨”,是因為九二、九五都是陽剛得居中位。所謂“行必有尚”,就是山河丘陵。王公效法天地,設置關隘險阻,守衛(wèi)國家。處險之道,因時制宜,其意義真是大極了!

  這讓我聯(lián)想到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會經(jīng)歷許多艱難險阻,不論是自然災害,還是險惡的地理環(huán)境,抑或社會關系中的是非,從客觀上來講,大體可分為“天災”與“人禍”兩大類,前者是無法避免也不可預見的,后者往往是有意或無意的主觀因素造成的,不管是哪一類,我們都必須得面對這種艱難險阻,這是無法回避的。既然如此,我們能做的是正視現(xiàn)實,與其消極畏縮,不如積極應對。面對艱難險阻,首先要有戰(zhàn)勝它的堅定信念、決心和勇氣,要相信任何艱難險阻都會過去,其次也不能蠻干,要應用科學的分析和方法,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并根據(jù)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最后要循序漸進,因為這需要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要有長期艱苦奮斗的心理準備,能堅持到最后,就能取得勝利。在這種情況下,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各種困苦磨練的人往往會顯得更堅強,更成熟。

  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艱難困苦的磨練,而又缺乏堅強的意志,在面對艱難險阻時就會手足無措而陷入深淵,再加上得不到有效的幫助,結(jié)果可想而知,也許會成為艱難險阻的犧牲品。如果在艱難險阻面前能擺正心態(tài),積極應對,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即使不能馬上擺脫困境,也不至于被艱難險阻所壓倒,至少為將來擺脫困境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可能性。當陷入艱難險阻的困境中,進退兩難之時,切莫輕舉妄動,而應沉著冷靜,仔細分析目前的狀況與處境,以尋求時機與對策。在處于艱難險阻之時,最好能得到有經(jīng)驗有又能力者的幫助,在這種復雜、艱難的情境中,這是不容易的,唯有自己持有一種真誠、樸實的作風,安守本份,真心順服,才可能獲助。面對艱難險阻,如果有豐富的經(jīng)驗和極強的能力,就應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團結(jié)一切力量,認清形勢,積極應對,最終必將走出艱難險阻的困境。

說“習坎”


  第二十九卦坎 坎為水,坎上坎下

  坎:習坎。習為鳥之飛,重復之意。習坎即兩個坎前后相繼。由“習坎”而引出“常德行,習教事”。常為常常、不斷地保持德行,如水流之不斷。習為復習溫習之意。

  “習坎”出于《周易》,坎卦卦辭的原文是:“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标P于習坎有多種解釋,一種認為乃是水上加水,指水源源不斷流,也指處在低時險陷之局。有孚,即有信,水向下和向東流,不論什么險阻,堅定如一,心懷誠信;維心亨,即通達無礙,身處艱險,心中豁然貫通,德性剛毅而中庸。行有尚,即行為值得崇尚,前行必然成功。整個卦辭意指,盡管遇到重重險難,只要調(diào)整好內(nèi)在心境和精神狀態(tài),心懷誠信,堅定不移,定能排難出險,如水流千難萬險,終歸大海。

  原文白話解

  坎卦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坎是險、是陷、兩個坎重疊,象征重重的艱難險阻。身陷重重的艱難之中維有心中誠信,一本初衷,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才能亨通。

  象曰:水洊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坎是水,坎卦由兩坎重疊,就象水滾滾而流晝夜不斷。君子應當效法這一精神,不斷地進修,提高自已的德性、學業(yè)。學習、掌握教化他人的方法。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兇。 初六陰爻陽位,沒有實力,陷入深坑中的深坑,無法脫身所以兇險。好比水流進無底洞,變成地下水而不能成為溪水或者河水一樣,不能被利用所以兇險。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九二陽爻陰位,不正得中,雖然不能完全脫離險難,不能有大的作為,確能自保。只要能自保,其它事情一步一步都能得到解決。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三陰爻陽位,處在兩個坎陷之交,來處是坎陷、去處還是坎陷,左右都是坎險又能怎么辦呢?不能做任何事情,只能等待,這樣做不會有功,但也不會招禍。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用粗瓦器裝著一杯酒,兩盤飯,從窗戶送給落難的君王。一個沒有力量解救危難的人,能有一顆虔誠的心,謹慎而恭順地服務于落難的君王。最終不會有災禍。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坎不盈,是說水坑的水還沒有滿,不會往外流。祗,是恭敬,既,是一會兒,只要恭敬地等那么一小會兒,水坑的水就會流平了,水就會繼續(xù)往前流,這是水的本性不會有什么過錯。九五陽爻陽位,得中得正,在危難中滿懷希望期侍著有利時機的到來,不會有過錯。

  上六:用徽纆,置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上六陰柔在危險的極點,自已沒有能力擺脫困境,還要輕舉妄動結(jié)果俞陷俞深,無力自撥,就象用三股麻繩再加上兩股麻繩牢牢地捆綁住,投進設有棘刺的牢獄里,三年不能釋放,所以兇險。

  坎卦闡釋了陷入艱險時如何應對的人生哲理。艱苦奮斗確實是對人生的一種考驗。每個人都不可能沒有面臨過困境,應當知道自已是否陷入了困境,至少不要陷得太深。如果已經(jīng)陷入困境不能輕舉妄動,只能先求自保以侍變。在險難中不能拘于常理,尋找機會以求脫險。如果不能把握有利時機而輕舉妄動,只能愈陷愈深最終不能自撥。艱難困苦對于人生不光是苦難,人的智慧、德行、學識、經(jīng)常是在艱難困苦中求得,在重重艱險中應當有堅強的意志和耐力,才能有希望擺脫艱險。

  卦辭:「習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乖陔U難環(huán)境中,只要方寸不亂,有誠信,心里經(jīng)常警惕自我,有生命的信心,尚可脫離險境。

  《象》曰:「水游至,習坎。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顾畡菀辉俦甲ⅲ邢菽缰U, 宜學習于險難的經(jīng)驗。君子效法坎水要經(jīng)常實行道德,學習教育的事情。

  筆者在查閱了有關資料后,認為還可以有一種解釋。象形字“習”,是鳥飛的樣子,漢儒以鳥飛天上,地有重影解釋“習”之本意為重疊,則習坎,就是指兩個坎險重疊一起,險上加險。孔子也曾說“習坎,重險也”,但如果僅僅根據(jù)坎卦卦辭“有孚維心亨行有尚”的原文,是看不出有險象環(huán)生之意的,但把“習坎,重險也”的“重”讀成zhong音,習坎,就是重視坎險,那么“有孚維心亨行有尚”也就不難理解了。

  程頤在其《程氏易傳》中解釋坎卦之卦象時說:“陽實在中,為中有孚信?!S心亨’,維其心誠一,固能亨通。”這是說“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維心亨”也正是表達了其樸素至誠的道理。

  老習坎樓經(jīng)歷了數(shù)十年的風風雨雨,由于陳舊早已拆除,但“習坎”所蘊育的那種盡管身處險中,內(nèi)心卻要一往無前,亨通無礙的精神氣概卻鼓勵了一代又一代習坎人,使我校師生能夠在修身治學征程中自強不息,斬關奪隘,而且還以其特有的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告訴我們大家正處在重重險陷中,警醒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臨危不亂,從容不迫,排難出險,奪取勝利。

  經(jīng)過一代代習坎人的實踐與詮釋,“習坎精神”已逐漸成為學校的價值核心之所在。

“上善若水”資料二則


  一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善若水」,意即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干稀辜醋罡?。在老子看來,如果要在世界上找一樣東西來描寫「道」,最適合的應該是水;孔子也稱贊過水,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聰明的人欣賞水,是因為水活潑、流動,能隨著地形而變化,放在圓的杯子里就是圓的,放在方的杯子里就是方的。智者就像水,可以適應環(huán)境的挑戰(zhàn),隨時調(diào)整自己的策略,在任何地方都受到歡迎??鬃拥乃枷氘斎皇窍M覀儭讣热是抑恰?。

  儒家、道家對水都非常推崇,說它與智慧有關。道家是強調(diào)智慧的學派,儒家是強調(diào)道德的學派——人性向善,除了努力行善避惡,沒有第二條路,這是很合理的一種邏輯的發(fā)展。談道家時,老莊不會教人行善避惡,因為一談行善避惡就必須接受現(xiàn)成的規(guī)范,而這些規(guī)范往往是人訂的。「竊鉤者誅,竊國者侯」,「鉤」,帶鉤,是指古時候男人衣服外飾,很貴重,代表身分地位。偷一個帶鉤就誅殺;但是偷一個國家卻變諸侯,不管用什么手段當了國君之后,就有很多人效忠,這樣的故事古今都有。這樣一來該如何判斷?老子用水描寫一種智慧,這種智慧表現(xiàn)在外好像是無為,事實上沒有什么事做不到。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意即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很接近「道」。眾人所厭惡的地方即卑下的地方,但是水一定處在卑下,所以我們常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老子在書中以水為比喻之作,還有第三十二、三十六、六十一、六十六、七十八章,把這幾章列出來,就可了解老子對于水的看法。但是,水只是「幾于道」,「幾」是指接近、幾乎是,意思是用水來比喻「道」,但水并不等于是「道」。

  希臘哲學家泰勒斯(Thales)是西方第一位哲學家,他提出宇宙的本源就是水。他的理由是:凡是有生命之物都需要濕氣,沒有水的話,植物無法生長;沒有植物的話,動物無法生存。但老子不說「道」等于水,而是說幾乎、很像是、很接近水。譬如水總是居于卑下之地,而「道」對萬物無所不容,既沒有高低之別,也沒有好惡的問題,「道」是一切的根源,沒有「道」的話哪里有東西可以存在。說水很接近「道」,但是不等于「道」,原因就在這里。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意即居處善于卑下,心思善于深沉,施與善于相愛,言談善于檢證,為政善于治理,處事善于生效,行動善于待時。這就是水之「七善」的主旨。居處是指平常的生活,平常生活保持低姿態(tài),別人就會放你一馬;保持高姿態(tài),講話趾高氣揚,就容易樹敵了。

  有關水的“七善”,我在這里引用蘇轍的注解。蘇轍是蘇軾的弟弟,其父蘇洵,三人合稱「三蘇」。且看蘇轍的解說:

  第一,「避高趨下,未嘗有所逆,善地也」。「避高趨下」,因為水往下流;「未嘗有所逆」,它絕對不會違背這個原則;「善地」,是指擅長選擇一個地方,也可以理解為擅長表現(xiàn)什么東西。

  第二,「空虛寂寞,深不可測,善淵也」。一個水潭,表面上風平浪靜,里面卻深不可測。水的表面是平的,感覺如履平地,水下面則「空虛寂寞,深不可測」,善淵的「淵」就是淵深?!感纳茰Y」,就是內(nèi)心平靜,不表露自己的意向。與別人相處的時候,意向一表露就輸了。天真的人很容易暴露意向,喜怒哀樂全部形之于色。我們與別人來往時,喜歡說大家來交心吧,把內(nèi)心的話掏心掏肺全部說出來。我建議盡量避免這樣,掏心掏肺的話說太多,到時候收不了場,還被別人記下自己所有的缺點、做過的糗事,也是很麻煩的。倒不是因為人心叵測,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要去克服,說得太多,別人就會從他自己的角度來判斷,當下是很好的朋友,幾年之后時移事遷,情況就不同了。老子很了不起,可以看透這些。

  第三,「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報,善仁也」。從下雨開始,水「利澤萬物,施而不求報」;「善仁」,譯成相愛,就是愛護諸多生命。

  第四,「圓必旋,方必折,塞必止,決必流,善信也」?!感拧辜匆娮C。水可以印證,它進入圓的地方就會旋轉(zhuǎn),進入方形的地方就會轉(zhuǎn)彎。「塞必止,決必流」,塞住水源,水流就停下來等等。

  第五,「洗滌群穢,平準高下,善治也」。水可以洗清一切的臟東西,城市的灰塵和污濁的空氣,一場大雨過后一切就如新了?!钙綔矢呦隆?,水平可分高下,山倒影在水面上,就看得很清楚,何者在前、在后、在高、在低。

  第六,「遇物賦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意指為政能力,即善于治理?!赣鑫镔x形」,是指任何東西在水面上都會顯出形狀。古人沒有鏡子,就用水代替?!付涣粲谝弧?,是指不會特意要什么樣的形象留在上面,牛來照就看到牛頭,馬來照就看到馬面,人來照就看到人臉。水不會選擇,只是適應能力很強,怎么變化都可以。

  第七,「冬凝春冰,涸溢不失節(jié),善時也」。水在冬天凝固,春天結(jié)冰,“涸”即干枯,“溢”是指滿出來,「不失節(jié)」,就是什么季節(jié)應該缺水就缺水,應該滿出來像洪水就變洪水,水配合節(jié)氣,能夠把握時機,善于待時。

  蘇轍的解說很有趣,從七個角度說明水的七善,也就是無往而不利的境界。用水來對照人生很貼切,學會這七種善,就是天下第一人,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妇由频?,心善淵」,一步一步來;「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任何一動、一靜、一言、一談,都合乎平常的生活道理,這是老子高明的地方。

  「夫唯不爭,故無尤」,意即正因為不與萬物相爭,所以不會引來責怪。我現(xiàn)在的座右銘就是「與人無尤」。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不肯服輸,非要把事情說清楚,好像非得找到人來負責不可,現(xiàn)在想起來,又何必去責怪別人呢?

  蘇轍還有一句:「有善而不免于人非者,以其爭也?!惯@一句等于是把「不爭」拉上來?!赣猩贫幻庥谌朔钦摺?,是指有優(yōu)點而不能免于別人的非議,是因為與別人相爭?!杆ú粻帲始嫫呱贫鵁o尤」,水就是不跟別人爭,它「處眾人之所惡」,就可以七善皆「有」而免責,不會有人來責怪它。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向水學習,妥善運用這七善,就可以達到無往而不利的境界。表面上根本不與別人爭,但最后整個大勢依然往你指的方向發(fā)展,也不會惹禍上身。這一章有關水的特性,非常具有哲學意味。

  二

  筆者認為“水”的品行有以下七種:

  一曰守拙。水乃萬物之源,論功勛當?shù)闷痦炥o千篇、豐碑萬座,炫耀的資本不可謂不厚??伤鼌s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tài),不僅不張揚,反而“和其光,同其塵”,哪兒低往哪兒流,哪里洼在哪里聚,甚至愈深邃愈安靜。此等寧靜和達觀,是很多人難以企及的。這的確是一種“無為”,但不是對“大我”的無為,而是對“小我”的無為,是在個人利益上的無為。

  二曰齊心。水的凝聚力極強,一旦融為一體,就榮辱與共,生死相依,朝著共同的方向義無返顧地前進,故李白有“抽刀斷水水更流”之慨嘆。因其團結(jié)一心,水威力無比:匯聚而成江海,浩浩淼淼,蕩今滌古;乘風便起波濤,轟轟烈烈,激濁揚清。

  三曰堅忍。水至柔,卻柔而有骨,信念執(zhí)著追求不懈,令人肅然起敬。九曲黃河,多少阻隔、多少誘惑,即使關山層疊、百轉(zhuǎn)千回,東流入海的意志何曾有一絲動搖,雄渾豪邁的腳步何曾有片刻停歇;浪擊礁盤,縱然粉身碎骨也決不退縮,一波一波前赴后繼,一浪一浪奮勇搏殺,終將礁巖撞了個百孔千瘡;崖頭滴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咬定目標,不驕不躁,千萬次地“滴答”、“滴答”,硬是在頑石身上鑿出一個窟窿來,真可謂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四曰博大?!昂<{百川,有容乃大”。水最有愛心,最具包容性、滲透力、親和力,它通達而廣濟天下,奉獻而不圖回報。它養(yǎng)山山青,哺花花俏,育禾禾壯,從不挑三揀四、嫌貧愛富。它映襯“荷塘月色”,構(gòu)造洞庭勝景,度帆檣舟楫,飼青鰣鰱鯉,任勞任怨,殫精竭慮。它與土地結(jié)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與生命結(jié)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從不彰顯自己。

  五曰靈活。水不拘束、不呆板、不僵化、不偏執(zhí),有時細膩,有時粗獷,有時嫵媚,有時奔放。它因時而變,夜結(jié)露珠,晨飄霧靄,晴蒸祥瑞,陰披霓裳,夏為雨,冬為雪,化而生氣,凝而成冰。它因勢而變,舒緩為溪,低吟淺唱;陡峭為瀑,虎嘯龍吟;深而為潭,韜光養(yǎng)晦;浩瀚為海,高歌猛進。它因器而變,遇圓則圓,逢方則方,直如刻線,曲可盤龍,故曰“水無常形”。水因機而動,因動而活,因活而進,故有無限生機。

  六曰透明。雖然也有渾水、污水、濁水甚至臭水,但污者、臭者非水,水本身是清澈、透明的。它無顏無色、晶瑩剔透;它光明磊落、無欲無求、堂堂正正。惟其透明,才能以水為鏡,照出善惡美丑。人若修得透明如水、心靜如水,善莫大焉。

  七曰公平。水不汲汲于富貴,不慽慽于貧賤,不管置于瓷碗還是置于金碗,均一視同仁,而且器歪水不歪,物斜水不斜,是謂“水平”。倘遇坑蒙拐騙,水便奔騰咆哮,此乃“不平則鳴”。人若以水為尺,便可裁出長短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