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欧美二区黄片,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習坎文摘》第30期]穩(wěn)中有變 能力立意
作者/來源: 莊瑞杰(遼寧省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高中部)    發(fā)表: 2011-01-04 13:45:04    瀏覽: 9565 次
    從2010年高考文綜試卷(遼寧卷)政治題可看出,試題——
  2010年是遼寧省施行新課程高考后的第二年。試卷堅持了高考命題的基本原則,“在使考生體現(xiàn)出應有的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角度豐富 耳目一新

  從總體上看,遵循2009年首次新課程高考命題的基本思路,今年的試卷既保持了相對穩(wěn)定, 又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變化、有所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年的試題有以下幾個特點:

  在關注基礎的同時,體現(xiàn)了“以學習能力為考核目標”的要求。整個試卷既考查了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考查了學生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等高層次的能力。

  試題以新材料、新情境、新設問考查知識,沒有一道是直接考查基礎知識的試題。這樣的試卷,既豐富了試題的形式,為學生收集、獲取、整理信息,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條件,同時也對學生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有利于克服學生死記硬背、猜題押題的現(xiàn)象。

  特別強調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突出了對基礎知識綜合運用的能力。如今年的12道選擇題中,除了計算題外都是組合選擇、4選2形式,既體現(xiàn)了對知識之間內在聯(lián)系的關注與強化, 也增加了一定難度。

  同時,今年的試題加強了對考生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究問題的高層次能力的考查, 如:非選擇題38題第(1)問、39題第(1)、(2)問等,考查的是學生結合背景資料整合知識、重新歸納概況的能力。

  試題的創(chuàng)新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大大加強,如38題第(1)問“對于煤炭行業(yè)重組中存在的問題你認為應如何解決”、(2)問“結合煤礦安全生產(chǎn)提出建設責任政府的建議” 等,充滿了體驗性、開放性,著重考查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

  今年的高考主要以關系國計民生的話題為核心,圍繞這一線索隱性或顯性地考查了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如:國民經(jīng)濟又好又快發(fā)展、新能源開發(fā)、南水北調工程、煤礦生產(chǎn)安全、亞丁灣護航、民主選舉、思想道德建設、創(chuàng)建美好城市、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等等。試卷信息量大,與教材內容聯(lián)系密切,切入角度各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個別問題 有待商榷

  個別考點超出教學范圍。非選擇題題型設問角度全面,包括措施建議類、意義類、評析類(辨析),但是有的考點超出了平時教學的范圍。比如39題(1)運用哲學知識,對材料一中“經(jīng)濟不景氣成就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是一條規(guī)律”的推斷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作簡要評析。這種設問方式屬于辨析題類,在日常教學和復習中涉及不多,學生比較陌生,因此如果理解不全面會導致失分過多。

  背景資料和題型呈現(xiàn)形式略顯單一。如選擇題的題肢都是兩項組合、4 選2,題干;非選擇題的背景材料都是以文字形式呈現(xiàn)。試題缺少變化,過去曾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能較好考查考試綜合能力的圖表題、引言題等均未涉及。

  試題參考答案要點有待商榷。近年來,非選擇題答案呈現(xiàn)更加靈活的趨勢,使教師在教學和復習中難以把握。通過反饋也發(fā)現(xiàn),學生答題時寫了很多,但是最后符合答案給分點的話卻很少,也使教師教學中越來越困惑,不知道到底該如何來講了。比如,今年38題(1)問、39題(1)問,參考答案沒有體現(xiàn)科學準確的學科理論知識,而且答案體系零散,有的要點在教材和材料中都找不到,這就使學生答題時難以找到正確的思路,使沒學政治的與學過政治的學生在運用知識的能力上沒有區(qū)分度。

  夯實基礎 體現(xiàn)熱點

  在今年政治高考試題中,考核的絕大部分都是課本主干知識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學生只有在對教材基礎知識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才能在答題時啟動思維,充分發(fā)揮。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和復習備考階段夯實基礎知識。

  樹立模塊教學意識。新課程設置了不同的模塊,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和教學中必須樹立模塊教學意識。以整個模塊為一個有機整體,引導學生識記基本概念,理解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理清各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努力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網(wǎng)絡。

  抓基礎,重整合。在教學中,一定要對教材的知識點有效處理,找清主線,切忌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知識點的簡單堆砌。學生要扎扎實實地過好基礎知識學習關,對學科知識形成“立體式”的認識。

  由于政治學科命題中可選素材是極其廣泛的。大到國家政策,小到家庭消費,遠到國際關系,近到鄰里糾紛,但凡社會生活,無一不可選來命題。而我們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所能夠涉及到的領域也是有限的。

  因此,在教學中還是應該把握住最基本的東西,即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相關的信息點,不能過于追逐社會熱點。對于社會焦點問題,我們要注意從多個角度去分析,答題時切忌套用口號、標語,泛泛而談;對于常年熱點問題,如科學發(fā)展觀、民主法治、人生價值、經(jīng)濟生活中的“三農(nóng)”問題、生產(chǎn)分配消費問題、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生活中的文化作用、文化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等問題,在學習時應回歸教材、理解教材,運用基礎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要注重把社會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中的大事拉近到考生身邊,激發(fā)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將熱點與其對應著的經(jīng)濟、哲學、文化、政治學科的知識點重新整合。同時還要考慮區(qū)域特色,引導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關注和搜集地方性經(jīng)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信息,精選一些生活中的材料和事實,進行示例性分析,讓學生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培養(yǎng)其分析和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摘自《中國教育報》2010年10月8日第6版)